© Claudia Hinz
德国菲希特尔贝格山
纬度: 50° 25' 46'' N
经度: 12° 57' 15'' E
01 February 2014 0753 (当地时间)
图像P/S代码: P.11.4.5.2
图像I.D.: 4710
这张照片显示了沉积德国的矿石山菲希特尔贝格山山顶(海拔1 215米)一个物体上的霜淞。山峰受到了从埃格尔河波希米亚山谷流过厄尔山脉边缘的冰雾影响。在强烈的南风条件下,在低于0℃的温度下,物体上的过冷雾或云滴冻结会形成雾冰的沉积。
图像描述中的链接将突出显示图像上的特征。将鼠标悬停在特征上以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当过冷的雾滴在与地面或其他物体撞击时冻结以沉积雾状时,会在低于0°C的温度下发生冻雾。
这张照片拍摄于香港(中国)最高峰 - 大帽山的气象站,在一场严重的冬季季风期间,由于低云覆盖着高地,显示山顶被山雾所笼罩。随着空气温度降至-2°C左右,云滴处于过冷状态,受强风驱动,它们在与地面植被和其他物体接触时冻结,在2和3处产生雾凇沉积物。
图像描述中的链接将突出显示图像上的特征。将鼠标悬停在特征上以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这张照片拍摄于香港(中国)最高峰 - 大帽山的气象站,在一场严重的冬季季风期间,照片中显示的是雾凇沉积在植被上。
之前,高地被低云覆盖,同时存在寒冷的山雾。这一天,大昭山的气温在午夜从3°C降至-2°C。云雾变得过度冷却,在强风的影响下,它们在与植被和其他物体接触时冻结,形成霜凇沉积物。
过冷水快速冷冻形成霜凇,使得液滴或多或少地单独冷冻,留下气隙。它主要是在温度为-2°C到-10°C之间时形成,主要在中等风况时出现在物体上。在迎风方向上,沉积物可以形成厚层。霜凇的粘性较强,但可以从物体上刮掉。
图像描述中的链接将突出显示图像上的特征。将鼠标悬停在特征上以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图为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华盛顿山顶(海拔1917米)上的厚霜凇凝积物。建筑物迎风面上的凝积物累积厚度约为50-65厘米。霜凇的形成是由于过冷水滴撞击冻结;这产生了由一些俘获气隙的颗粒构成的冰,使沉积物呈白色。
图像描述中的链接将突出显示图像上的特征。将鼠标悬停在特征上以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在照片中,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华盛顿山顶(海拔1917米)上的建筑物迎风面上覆盖着厚霜凇凝积物(1和2上可见)。冰的形成是由于过冷云滴与建筑物碰撞快速冻结,从而云滴大致单个冻结成冰粒,中间留下气隙并呈现这种冰白色。有些地方,霜凇凝积物厚度约为50-65厘米,在建筑物的迎风面上向外延伸(在3和4可见);这表明风是从右向左吹。
图像描述中的链接将突出显示图像上的特征。将鼠标悬停在特征上以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This photograph shows deposits of hard rime on a 10 m anemometer tower at Great Dun Fell, 847 m above mean sea-level. The deposits on the south-western (windward) sides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have built up to an extrusion of about 30 cm. Most of the deposits, although rather adhesive, could be removed by chipping. The air temperature was -3°C.
A very weak cold front had cleared the station, leaving clear skies in a north-westerly airstream.
图像描述中的链接将突出显示图像上的特征。将鼠标悬停在特征上以获取更多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