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术语源自本术语表结尾处所标示的文献,有些稍加改动,或直接源自WMO专家。
冰相粒子(冰晶或雪花)与过冷液滴碰撞和结合,并在碰撞时冻结,从而使云粒子或降水粒子增大。
水或空气及其属性(例如温度、化学示踪物)通过流体运动输送。关于平流和对流之间的一般区别,平流描述的是大气或海洋主要以水平方向的大尺度运动,而对流描述的主要是垂直、局部引发的运动。
降水粒子通过与云粒子或其它降水粒子碰撞并同化而增大的过程。
固态降水粒子在大气中结合后产生更大粒子的过程,例如雹块。
参见砧状附加特征。
砧形的卷状云 ,它形成充分发展的积雨云上部。其结冰的顶部在达到对流层顶 或受高空风作用时水平扩展。
[俗称]. 在雷暴的云砧 中产生的闪电放电,其表征是一条或多条枝杈沿云砧底面蜿蜒而下。它们通常在母体雷暴弱化或消散阶段出现,或在活跃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期间出现。
参见上冲云顶。
[俗称]. 沿后切变砧状云上风部分底面的圆形或半圆形云凸缘,表明云砧快速扩展。参见积状云砧、膨节、蘑菇云。
[俗称]. 从雷暴云砧内发出的频繁(通常连续或几乎连续)的局部闪电放电。
在上风侧新发展的雷暴,以致风暴似乎要保持静止或后向传播。
[俗称]. 逆高空气流向上风扩散的雷暴 云砧。后切变砧状云通常意味着非常强的上曳气流和发生灾害性天气的高可能性。
在山峰或山顶附近形成,顺风向飘曳呈旗状的驻立地形云。一定不要将这类云与从山顶顺风吹落的雪相混淆。
[俗称]. 云纹像发廊转灯彩条样缠绕的雷暴上曳气流。其结构通常在上曳气流前沿最为明显,而后侧下沉气流的较干空气通常会侵蚀上曳气流后缘的云。
[俗称]. 雷暴中裹在强降水里的风暴尺度旋转区域。该地区通常还伴随雷达钩状回波和/或中尺度气旋,特别是与高降水(HP)风暴有关的气旋。
[俗称]. 一种特殊类型的内流带,相对宽扁,像海狸尾巴。它附着于超级单体的普通上曳气流,走向基本平行于伪暖锋。与任何内流带一样,云素向上曳气流移动。其大小和形状随着入流变化强度而改变。另参见内流刺。
冰水混合云(由冰晶和液态水滴构成)中降水粒子形成过程的一种理论解释。
(1) 在淡水或咸水上新生成的薄冰,因透明而呈黑色,这是由于其柱状晶粒结构所致。在湖面,黑冰上通常覆盖着回冻雪或雪泥形成的白冰。(2) 冻雨的一种常用代称。小雨或毛毛雨落在温度低于0 °C的路面时会结成相对暗黑色的一层薄冰,抑或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路面已有的水冻结。建筑物、围栏和植被拦截的过冷雾滴也会形成薄冰。
在孤立山峰或其上空笼罩山峰顶部的驻立地形云。
单个上曳气流、下沉气流或上曳/下沉气流偶对形成的对流,通常看似在积云或塔状积云中同样的垂直圆顶或塔。典型的雷暴由多个单体组成。
与卷云一样。一般而言,描述小颗粒形成的云,主要是相当分散的冰晶,通常呈相对透明和白色,往往会产生其它云状看不到的晕象。它们包括各类的卷云、卷积云和卷层云等。
在无云区发生的较高海拔(6–15公里)湍流现象,与风切变有关,特别是在急流核与周边空气之间。
在远处看到的轮廓相当清晰的云团。它遮盖相当大一部分地平线天空,但并不向头顶延伸。
[俗称]. 在通俗术语中,任何几乎都是倾盆的突然强降雨。
与风向大致平行排列的云,由于角度问题,似乎是汇聚到称为辐射点的地平线一个点或两个对立的点。参见辐辏状云类。云街中最常见的云是中展积云。
两个或以上水滴碰撞结合成一个液态水滴的过程。
相对冷空气区域,在天气图分析表示为封闭等温线包围的相对最低温度。高空冷池为相对低稳定性的区域,而地面冷池是相对稳定空气区域。
(1)气态转化为液态。(2)水汽转化为露、雾或云滴的物理过程。
参见管状云。
空气经抬升过程达到饱和的高度。
水汽在其上凝结。
凝结尾迹 (凝迹)
飞机飞行高度的大气足够寒冷潮湿时,飞机后面形成的云。参见凝迹和消散尾迹。
参见凝结尾迹。
一个气层内可使热量、动量等垂直输送的有组织运动。
在底部加热或顶部降温造成不稳定的大气层中形成的积状云。
视觉特征象积云型的雷暴云砧(砧状)(而不是与卷云相关的更典型纤维状)。积状云砧源于雷暴上曳气流的快速扩展,因此意味着有非常强的上曳气流。参见云砧翻转、膨节。
同积云。对所有云的一般描述,其首要特点是垂直发展,呈上升的土丘状、圆顶或塔状。这与水平延伸的层状云形成对比。积云受热对流的驱动,通常垂直风速每秒一米以上;积云外凸的云。当此类成行排列且有共同云底的云有凸起,呈角塔状时,它们可被列为堡状云种(属于层积云、高积云、卷云和卷积云云属)。如果它们构成分离成簇的云素,则被列为絮状云种(属于层积云、高积云、卷云和卷积云云属)。
接近地面或在地面旋转的尘或碎片“云”,通常出现在凝结漏斗的下方并围绕龙卷的底部。
水汽在表面不经过液态直接形成冰。
空气的水汽相对于水面达到饱和(相对湿度为100%)时的温度。
消散尾迹(消散尾)
薄云层中飞行的飞机后面形成的清晰尾迹;凝结尾迹的反义词。
触及地面的强烈破坏性下沉气流,与强雷暴有关。
非常强烈,通常是阵风,偶尔出现从山脉背风坡吹下的狂风,通常在山脚附近风力可达到其峰值强度,并在远离山脉时迅速减弱。
近地面空气水汽含量有显著梯度的狭窄带,而不是暖锋、冷锋或锢囚锋。
雷暴的俗称。
抬升层内发生的对流,即最底部正处于地面上方的气层。
环境空气混入之前存在的有组织云或气流,从而环境空气成为气流或云的一部分。
1956年和1975年版《国际云图集》(ICA)中使用的气象术语,旨在界定某个云属的云更常出现的高度。云族一词已用“高度”取代,主要是因为这更容易翻译成其它语言。在这一背景下,J.B. Lamarck (1802)提出在首次出版的云分类中使用云族;此外,在WMO的分类中,按云高分组:高云族(3-8公里);中云族(2-4公里);和低云族(地表至2公里)。
液体或固体转变为气态的物理过程;凝结的反义词。
幡状附加特征。
云洞附加特征。
沿海岸形成和保持固定的海冰,它附着于海岸、冰壁、冰锋以及浅滩与接地冰山之间。海平面变化期间可看到上下起伏。固定冰可由海水在原地形成或由任何冰龄的海岸浮冰冻结而成。它可从海岸延伸几米或数百公里。
与超级单体最活跃部分相连和向外延伸的一行积云或塔状积云。排列通常如阶梯状,最高的云离主风暴最近。
持续时间很短的小阵雪常用语。
沿山脉背风坡吹下的干热风,空气干热是由于气流沿山坡下降出现绝热压缩。在美国,“钦诺克风”一词用于表示落矶山和内华达山脉的焚风。
广阔云海或云幛中的间歇,通常是与山脊线平行和下风的带区。
在卫星图片中尤其明显,这个无云区是由于焚风期间气流在山脉背风坡强烈下沉运动。
焚风墙(焚风堤)
焚风出现时沿山脊和上方形成的云,在山脊下风方可看到垂直壁状。
不同密度因而(通常)温度不同的两个气团之间的边界带或过渡带。移动锋的命名是根据推进的云团,例如,如果是较冷空气推进,则称为冷锋。
空气中的水汽相对于冰面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参见蒸汽雾。
[俗称]. 烟尘和积云两词的缩并,表示在烟囱、冷却塔或明火等上升烟羽顶部形成的水滴云。这种云可被列为衍生积云。
雪丸。通常为短时降水,由脆而白的蔽光冰粒组成,为圆形或圆锥形,直径约2-5毫米。与雪丸或小雹一样。1956年软雹正式更名为“雪丸”。
波状扰动,在此过程中,浮力成为偏离流体静力平衡的气块的恢复力。
使对流风暴中的外流空气与环境空气分离的中尺度气压丘前缘。这个边界以沿其向上运动和在其后的下沉运动为标志,随后会在地面或近地面出现汹涌的阵风。阵风锋通常伴随着气压涌升、风向转变、温度下降,有时伴有强降水。阵风锋的标志通常是弧状 云。
哈布尘暴 ((habub) "吹/卷")
强风,在世界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产生沙尘暴。
马蹄涡云
罕见、相对短寿命的小管状云,形状通常是n形、c形或u形,像马蹄。
一种易于吸收其周围环境中水分的物质,在气象学中主要是指盐等凝结核。
参见钻石尘。
参见流状附属云。
刺状海狸尾云。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增。
逆温层和稳定层抑制垂直运动,通常限制积状云的垂直厚度。如果逆温下方的空气相对潮湿,逆温通常会覆盖层状云层。
大气层的一部分,从距地约70公里至500公里,电离层中有数量足以反射电磁波的离子和自由电子。
[俗称]. 雷暴云砧边缘以及有时是底面的块状膨出。它们通常出现在后切变砧状云的上风侧,表明由于有极强的上曳气流,云砧快速扩大。它们不是悬球状附加特征。另参见积状云砧、云砧翻转。
通常是温度等大气变量随高度的变化率。例如急剧的温度直减率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快速下降。
层是用于描述一片相当大的水平范围,通常覆盖整个天空。《国际云图集》(1956年和1975年版及其更早期的1939年版)的《技术规则》中,这一术语的含义有限。
流动气流中有些障碍引起的且因此相对于它们是稳定的任何波状扰动。无论这种波是重力波、惯性波还是正压波等,都取决于气流的结构和障碍物的大小。
从法国南部沿海和内陆吹向直布罗陀海峡的东风或东北风,西班牙语名,而且使用最广的术语。
在地面扩散的强烈局地下曳气流,通常是在积雨云下方,造成风向和风速的快速变化。其直径大于4公里。可与微下击暴流相比。
边界清晰的长缕卷云,一端比另一端厚。参见钩卷云。
风暴尺度旋转区域,通常在雷暴内的直径约为3-10公里。往往会引起龙卷。
中间层顶部,高度处于约80–85公里。
大气层的区域,位于平流层顶与中间层顶之间,这个区域的温度通常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在地面之上扩散的强烈局地下曳气流,通常是在积雨云下方,会造成风向和风速的快速变化。其直径为4公里或以下。与大下击暴流 相比。
(也称为混相云)。冰颗粒与过冷水滴混合成的云。这会导致混合积冰条件。
纵长云带,外观类似卷轴云,通常在清晨大气相对稳定时出现。阵晨风云的形成是由于稳定边界层中与重力波相关的扰动。它们就像水面的涟漪;通常可以看到相同走向的数个平行阵晨风云。参见卷滚云云种。
稳定气流越过山脉或山地障碍时形成的大气重力波。
有两个或以上凝结漏斗或碎片云同时出现的龙卷,通常同心旋转或相互旋转。多涡龙卷尤其具有危害性。
与白霜类似的一种现象,但是在土壤温度高于0 °C而表面气温低于0 °C时出现。毛细作用将浅表液态水带到表面,而后冻结并促成不断增长的针状冰柱。
光无法穿透因而物体另一面完全被遮蔽的一种特性。参见蔽光云类。
出现与否及形状均由地表地形决定的云。
气流在翻越高山或其它斜坡地形时受到的抬升作用。
雷暴云砧上方的圆形凸起,表明有极强的上曳气流,因此更有可能伴随该风暴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持续和/或大型上冲云顶通常会出现在超级单体上。短寿命上冲云顶或反复形成并消散的上冲云顶可能表明会出现脉冲风暴或循环风暴。
极地地区上空每年春季平流层臭氧发生典型的严重损耗。
一叠盘子 (pile of plates)
多个潮湿空气层波状运动引起的一系列层叠的荚状云的通常术语。
技术分类是复荚状层积云或复荚状高积云(取决于云底高度)。
接触地表的对流层底层。它通常是波动的,上方是静态稳定的气层或逆温层。PBL厚度(逆温高度)有时空变化,范围从强烈静态稳定情况下的几十米至沙漠上空对流条件下的数公里。
对流层中部和上部并延伸至平流层的大尺度气旋环流,通常集中在极地地区。
由降下的大量粒子构成的水凝物。降水形态包括:雨、毛毛雨、雪、米雪、雪丸、钻石尘、雹和冰丸。
凸出或膨凸,用于描述许多云中可见的隆起、角塔和塔;例如在中展积云中可见的小塔、有时在浓积云中的复合塔群,或堡状卷云中很小的角塔。
野火热升形成的或工业燃烧过程中上浮烟羽排放(衍生积云)强化的积云(火成积云)。
有不同线性组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大类的名称。
阴暗水平云底,其下方看不到降水。通常它可标示出雷暴上曳气流的位置。龙卷风会从附着在无雨云底的云墙中发展而成或从无雨云底本身发展。
位于山或山脉背风坡的区域,此处的降雨明显小于迎风坡。
实测水汽压与同温同压下水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参见卷滚云种。
大型山体障碍背风面的湍流云的形成。云中气流围绕平行于山脉的轴旋转。
通常与山脉等障碍背风坡气流相关的水平或近水平轴气流环流。旋转会延伸到地面,给飞机造成危害,并扬起大量尘土。
在水面或冰面实测温压下空气持有最大水汽量的大气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相对湿度为100%。
(碎云):碎片附属云、破碎的低云; 通常是碎层云或碎积云; 出现在主云底下。
云层上表面的样貌, 有长度差异很大的波纹。整体看像海浪。
片是用于描述未覆盖整个天空的相对薄层。参见层。《国际云图集》(1956年和1975年版及其更早期的1939年版)的《技术规则》中,这一术语的含义有限。
参见弧状附加特征。低空、水平楔形弧状云,与雷暴阵风锋有关(或偶尔与冷锋有关,即使没有雷暴)。与卷轴云不同,板架云附着于其上方(通常是雷暴)的母云云底。在板架云的前(外)部通常可见云的上升运动,而底面通常是云腾翻涌。
根据区域不同,有雨和雪混合、雨和雹、雨和冰丸、融雪或伴随风和雹的突发短时降雨等降水。
参见旗云。
雪晶的碰并。
风吹并沿障碍物或不规则地形堆积的大量雪。
用于描述中展积云和浓积云及秃积雨云等云的上部不断增长的样貌。
风速突然大增,持续几分钟而后风速突然减弱的大气现象。通常伴有阵雨或雷暴。
温度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或饱和条件下的湿绝热直减率)的气层。稳定层内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
水汽进入温度比水汽源温度低得多的空气中时形成的雾;极冷空气流经相对温暖水面时最为多见。
描述大范围水平发展的云,与垂直发展的积状云类型相反。
位于50-55公里平流层上部逆温层顶。
位于对流层顶与平流层顶之间的大气区域,此区域温度通常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不经融化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有持续旋转上曳气流的雷暴。超级单体比较罕见,但很可能会造成灾害性天气事件,特别是龙卷、极大雹块和破坏性直线风。
温度低于冰点的液态水。
置于其它物体之上,或层层排列。用于描述复 云类,其云块、云片或云层高度会略有不同或部分融合。
大气某个部分相对湿度大于100%的条件。
在地面层(地球表面最底层或极接近地面)出现的对流。与抬升对流相比。
由于地形抬升,在南非开普敦桌山顶上形成的云。
低空的水平尾状云(不是漏斗云),从超级单体的降水级联区向云墙延伸。尾云的云底与云墙的云底几乎一样。尾云是离开降水并向云墙运动,并在尾部与云墙的接合处附近通常可见快速上升运动。
比周边环境温度高的地面上方产生的局地上曳气流。
塔状积云 (TCU)
垂直厚度巨大的浓积云。
光能够漫射透过但物体另一边无法清晰可见的特性。参见透光云类。
光能够透过且物体另一边清晰可见的特性。
地球大气层的下部,从地面到对流层顶。这个区域的温度通常会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叠加在空气平均运动上的随机不断变化的空气运动。
[俗称]. 龙卷。
无雨云底的替代术语。
以柱形或螺旋形旋转的气团。它不一定是垂直的,但是比如它会围绕水平轴旋转。
参见墙状附加特征。
风矢量或其任何部分在特定方向上的局部变化。
出处
1. 《国际气象词汇》(第二版),WMO-No. 182, 1992. 世界气象组织. 日内瓦. ISBN 978-92-630-2182-3. 也可通过METEOTERM在线查阅
http://www.wmo.int/pages/prog/lsp/meteoterm_wmo_en.html
摘选的术语:撞冻、碰并、聚合、云砧、旗云、山帽云、云堤、云街、并合、凝结、凝结高度、凝结核、凝结尾迹 (凝迹)、对流、对流云、积状云、消散尾迹 (消散尾)、下击暴流、干线、夹卷、焚风墙(焚风堤)、哈布尘暴 (哈暴)、冰暴、电离层、中间层顶、, 中间层、微下击暴流、冰水混合云、地形云、极涡、降水、雨影、滚轴云、云海、雨夹雪、雪堆、雪花、飑、平流层顶、平流层、热、对流层顶、湍流、波状云
2.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 编辑 A.P.M. Baede (2016年10月28日存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变化2007第一工作组报告:自然科学基础,附录I:术语表。
https://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ar4/wg1/en/annexessannex-i.html
有出处的术语:平流
3. A Comprehensive Glossary of Weather Terms for Storm Spotters. NOAA Technical Memorandum NWS SR-145, NOAA/NWS/WFO Norman (accessed 28 October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eather.gov/oun/spotterglossary
有出处的术语:云砧爬虫、云砧翻转、云砧丘疹、后向新生雷暴、后切变砧状云、发廊转灯、熊笼、海狸尾云、单体、冷池、项圈云、积状云砧、碎片云、抬升对流、侧翼阶梯云、锋、内流刺、膨节、直减率、阵晨风云、多涡龙卷、地形抬升、上冲云顶、无雨云底、板架云、超级单体、地面对流、尾云、上曳气流底
4. Glossary of Meteorolog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ccessed 28 October 2016).
http://glossary.ametsoc.org
有出处的术语:贝吉龙-芬德森过程、黑冰、卷云状、晴空湍流(CAT)、暴雨、下坡风暴、雷电、云族、蒸发、阵雪(雪)、焚风隙、缟状云、重力波、阵风锋、背风波、马尾云、地形波、臭氧洞、行星边界层、火积云、转子、碎雨云、蒸汽雾、层状、升华、过冷的、过饱和、风切变
5. A Dictionary of Earth Sciences, 2008. Editor Michael Alla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13: 9780199211944. Published online: 2008 DOI: 10.1093/acref/9780199211944.001.0001, eISBN: 9780191726613. Available at:
http://www.oxfordreference.com/view/10.1093/acref/9780199211944.001.0001/acref-9780199211944
有出处的术语:凝华
6. WMO Sea-Ice Nomenclature, Volumes I, II and III, 2015. WMO-No. 259,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Also available online through JCOMM:
http://www.jcomm.info/index.php?option=com_oe&task=viewDocumentRecord&docID=14598
有出处的术语:固定冰
7. A Dictionary of Weather (second edition), 2008 print publication date. By Storm Dunlo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13: 9780199541447, published online 2008, current online version 2008 eISBN: 9780191726903.
有出处的术语:一叠盘子
8. Advanced Warning Operations Course (AWOC),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Warning Decision Training Division, AWOC FY14 Student Guide, Severe Track (accessed 28 October 2016).
http://www.wdtb.noaa.gov/courses/awoc/awoc.html
有出处的术语:准线性对流系统(QLCS)
9. 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 WMO-No. 8, 2010 (accessed 28 October 2016),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https://library.wmo.int/pmb_ged/wmo_8_en-2012.pdf, Part I, Chapter 4
有出处的术语:相对湿度
10.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 Complete & Unabridged, 10th edition. Retrieved 1 October 2016 from Dictionary.com website http://www.dictionary.com/browse/superpose
有出处的术语:层叠的
11.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Glossary (accessed 28 October 2016) http://w1.weather.gov/glossary/
有出处的术语:焚风、霰、涡旋